竹山,茂林修竹,山清水秀。
每一处遇见,都充满惊喜。公园广场绿树成荫,老旧小区焕发新颜,街道小巷干净整洁,美丽乡村千姿百态……
在“同心聚力·共同缔造”的生动实践中,竹山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,聚力打造“同心聚力·共同缔造”的竹山样板。
统战品牌:成为点睛之笔
得胜镇圣水村通过理想愿景共谋、资源要素共享、产业航母共建、合作联盟共管、发展成果共享等方式,在“同心聚力·共同缔造”活动中探索创建“聚贤做茶·香飘天下”特色品牌。
该村组织乡贤人士用心塑造了“十星红”“圣水村”“圣母绿茶”等茶叶品牌。成立“党建 茶叶产业链”功能型党委,下设15个产业链党支部。组织统战成员参与组建2个茶业有限公司和4个茶叶专业合作社。乡贤林泽胜点“绿”成金,从分散的茶农手中流转茶园2080亩,开发出“十星红”红茶品牌,辐射带动上千名茶农增收致富。乡贤刘雁来为茶农送技术、提供就业岗位,带动五百余名茶农和乡邻走上致富道路。乡贤胡德维,带领茶农建设高标准茶园,传授茶农大叶茶制茶技术,使产品远销海外。
点评:竹山县在“同心聚力·共同缔造”活动中,以创建统战品牌为依托,全力创建宝丰镇龙井村“五聚五共·新村新人”、擂鼓镇西河村“乡贤不闲·一马当先”、文峰乡太和村“乐山乐水·同心同行”、得胜镇圣水村“聚贤做茶·香飘天下”等特色品牌17个,其中评选申报市级以上优秀统战品牌10个。
实践基地:创新缔造模式
擂鼓镇西河村组织乡贤参与养老照料、幼儿托育、农村改厕、污水处理、垃圾清运、农村公路等乡村建设“六件事”,全面启动“同心聚力·共同缔造”实践创新基地建设。
该村现有留守老人50人,其中独居老人35人。乡贤石义华无偿腾出闲置房屋,建成“老友之家”活动室。该村利用数字乡村平台探索建立了“智慧养老”模式,为50位老人安装了智能语音视频发布终端,将全村划分为10个网格,每个网格明确一名乡贤担任网格员,独居老人只需按键,网格员、村医、商超和农家乐经营者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。70岁的村民李帮兰常年一人在家,以前身体不舒服就给远在外地的儿子打电话。现在,一有头疼脑热,她便按下按钮,网格员就会立即赶来提供帮助。像“同心·养老”模式一样,该村汇聚统战力量,将共同缔造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、“厕所革命”、污水处理等乡村建设“六件事”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推进。
点评:竹山县以统战阵地和创建“同心聚力·共同缔造”实践基地为抓手,巩固完善基层统战组织体系,全县建成光彩事业促进会1个、知(新)联会及分会6个、乡镇、行业商(协)会26个,244个行政村基层统战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。高标准创建县级、乡镇示范点44个,创建标准化、规范化活动阵地91个、高标准建设“同心聚力·共同缔造”实践创新基地20个。
书记示范:打造履职平台
柳林乡公祖村被确定为该乡党委书记舒处山的“同心聚力·共同缔造”活动示范点后,他坚持用统战方法、统战思维、发动统战力量、发挥统战作用,助力共同缔造取得实实在在效果。
该村深入推进同心聚力共同缔造理念进乡村、进院落、进家庭、进学校、进单位,乡党委书记舒处山先后带头上门走访80余户,发放调查问卷400余份。召开院落会、座谈会20余次,审议共同缔造重点任务清单,征求群众意见40多条。组织16名党员,带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9次,带动500户农户参与其中。组织开展烟叶技术培训18场次,指导全村烟农高标准落实烟叶产业4000亩。设置党员先锋示范岗20个,划定党员责任区12处。开展弘扬刘学举孝老爱亲先进模范精神“七进”活动共7场,参与培训人数约800人,印发宣传画册300份。建好公祖村新时代农民夜校,开展教学17次,参学500余人。投资93万元打造500米文化长廊,投资81万元完成1000米道路维护,投资26万元建设数字乡村。
点评:竹山县通过强化“三个示范”抓党委书记统战示范点建设,进一步压实了乡镇党委书记抓统战的工作责任。一是强化在政治引领、加强党的领导上的示范作用。要求党委书记每季度参加一次示范点理论学习,开展一次联谊交友活动,筛查一次风险隐患,听取一次统战工作汇报,解决一件统战实事。二是强化在阵地建设、平台搭建上的示范作用。对示范点创新项目推进、措施、成效亲自过问,因地制宜建成活动阵地和实践创新基地,为统战成员彰显作为、展示风采搭建平台。三是强化在凝聚力量、服务发展上的示范作用。支持示范点统战组织常态化开展活动,支持统战成员参与乡村振兴、社会治理、项目建设、维护稳定等工作,达到统战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。截至目前,全县建成一个县委书记统战示范点,建成17个乡镇党委书记统战示范点。(徐友)
请输入验证码